English

深入探索诗词曲艺术的力作

1999-07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姜汉椿 我有话说

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。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嬗变规律及艺术魅力进行深入的探索,必将具有重要意义。赵山林的专著《诗词曲艺术论》(浙江教育出版社)正是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贡献。

本书构思精密,体例严整。作者认为,为了正确阐明古典诗歌的嬗变规律,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:一是诗歌形式自身的发展,二是社会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文人心理的变化。就诗歌形式自身的发展而言,值得注意的有齐言与杂言的辩证运动,诗歌与音乐的相互作用,南与北的交流融合。就文人心理的变化而言,值得注意的有儒、道、释三家影响的消长,入世与出世两种倾向的升降,外向与内向两种精神类型的转移。如诗向词的演变,一方面是由于音乐的作用,一方面是由于中唐以后文人心理的变化。由于这两种因素的影响,晚唐诗从意境与风格方面来说,就出现了深情与苦调、艳体与曲笔、细意与静境的特点,最后导致了词这种新诗体的确立。

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?这是长期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。对此,本书从赋比兴、意象结构、心理时空、抒情艺术、艺术辩证法几方面进行探讨。在探讨过程中,能将诗、词、曲三者联系起来细加体察,既揭示它们的异中之同,又区别它们的同中之异。如赋、比、兴,一般说来,诗中赋、比、兴兼用,词中比、兴多于赋,曲中赋、比多于兴。其具体表现如何?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?它们对于诗、词、曲特殊风格的形成有何影响?对于这些问题,本书作者都依据丰富的材料,进行了深入的探究。又如“虚”与“实”这对范畴,本书不仅分析了它们在诗、词、曲中运用时的不同情况,而且对于与它们相关的“空”与“实”、“疏”与“密”等范畴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。

本书作者具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。为此,他不但在具体问题的认识上力求发掘出新意,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也作了多方面的探索。

一条是在探讨词曲的艺术时,不仅着眼于作家、作品这一方面,而且着眼于读者、听众这一方面。本书作者认为,审美对象离不开审美主体,二者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,互动的。为此,本书特地写作了“诗词曲的接受美学”一章,力求更全面地探讨诗、词、曲的不同美学风貌形成的原因。

另一条是将研究“古代的文学理论”与研究“古代文学的理论”结合起来。前者以古代理论家的理论表述作为研究对象;后者以古代作家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,从大量作品的考察中抽象出创作方法、创作规律来。这样做,既避免了食古而不化,又避免了迁古以就今,充分尊重事实,从客观存在的材料中归纳、概括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艺术规律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